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鼠类(多为黑线姬鼠、褐家鼠)传播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急性传染病。携带汉坦病毒的老鼠可以通过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直接或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出血热潜伏期通常为4-46天,一般为7-14天,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感染后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西安市是出血热高发疫区,每年10月~次年1月前后,5~7月前后是流行的高峰季节。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出血热呢?
一、 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我国针对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建议出血热高发地区16-60岁没有禁忌症的人群尽早接种疫苗。出血热疫苗需要按免疫程序接种三剂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和第二针间隔1年。为确保抗体产生效果,应按时完成三剂次全程规范接种,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应该尽早补种相应剂次,避免间隔时间过长。接种前两剂次出血热疫苗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的同种疫苗;如果无法使用同一厂家同种疫苗,也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
二、 防鼠灭鼠是关键预防措施
(一)做好室内外防鼠灭鼠工作
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和室内通风,在老鼠可能出现的重点场所的隐蔽位置投放毒饵盒,定期补充,防止鼠药外溢,并粘贴警示标识。在室内特别是食堂安装符合病媒生物防制要求的纱门、纱窗、挡鼠板等三防设施;定期检查并维修破损的天花板,松动的地漏盖,确保天花板完整,地漏盖稳固;经常检查并封堵与外界相通的管线孔洞、废弃的下水道口等可能存在的孔隙,在食堂操作间下水道出水口安装金属竖箅子,在操作间、食品储存等重点场所放置鼠夹或粘鼠板。将食物或动物饲料存放在有密封盖的厚塑料、玻璃或金属容器内妥善保管;及时清洗餐具和炊具,清理溢出的食物;宠物食品及时收拾不过夜;生活垃圾存放在有密封盖的垃圾桶内并及时清理。
(二)做好个人防护,远离病毒
1.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田野等老鼠容易经常出没的地方长时间活动。如需野外活动,应穿戴严实,避免被老鼠咬伤;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有可能有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吸入气溶胶感染。吃熟食,水果蔬菜清洗干净,剩饭剩菜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2.清扫被鼠类污染的场所要做好防护和消毒。先打开室内所有窗户保持通风良好,戴橡胶或塑料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用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制剂对污染区域进行喷洒、浸泡、擦拭消毒,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按污染轻重和性质可用1000mg/L~2000mg/L;鼠类排泄物或鼠类尸体用最终含量为5000 mg/L~10000 mg/L有效氯,作用20 min~60min后清理到塑料袋内。地板、台面、橱柜、抽屉等家具用消毒剂喷洒或擦拭,被污染的被褥、衣物使用洗衣粉和热水清洗。脱手套前,用肥皂水清洗或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手套,脱手套后认真清洗双手。切记不要用扫帚或吸尘器直接清扫啮齿类动物的排泄物,以免病毒颗粒进入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人。
(三)尽早就诊排查,及时治疗
如果近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突然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应及时就诊,告知医生疫区旅居史,重点排查出血热。
撰稿:王蕾
审核:文凯/程海峰
签发:马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