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正是中老年人中风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防治中风疾病,保护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健康,做到“闻风不丧胆”,需要我们加强对中风的了解,提高防病意识。
一、中风及其原因
脑卒中(stroke),又名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以及大量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等日常生活不良习惯,均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1.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在当今时代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理表现为脑部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因此而发生坏死。发生脑部病理变化之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其他一些疾病随之而来,比如偏瘫、失语等,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由于血管发生了病变,导致血液无法送达本来要去的组织细胞那里,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
○血管是个封闭的管子,是什么堵住了它呢?
我们就把这些堵住血管的“坏家伙”叫做“栓子”,这个栓子还根据不同的“出身地”,有了不同的称呼,大脑出身的叫脑血栓,出身地在脑子之外的叫做脑栓塞。这些栓子本来在心脏,颈部等,然后随着血液的流动,它们到处溜达,突然到达脑子的某个血管处,卡住了,这就出问题了,脑血管的正常功能也被破坏了。
也就是说,造成脑梗死的原因就是脑血栓和脑栓塞。除此之外,腔隙性脑梗死也是主要的一个原因。腔隙性脑梗死,就是脑袋上一些细小的小动脉被堵了,这些小动脉所管辖的小面积的脑组织也就坏死了。于是,在大脑里因为没有血流而造成的小片脑组织的坏死,就是腔隙性脑梗死。
○我们身体的血管光滑又有弹性,栓子是怎么缠上它的呢?这些栓子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形成后又是如何游走的呢?
这个问题就要从动脉粥样硬化说起了,那么,血管为什么会发生粥样硬化呢?我们找到了两个“元凶”会把我们光滑的血管搞的不再光滑,搞几个破洞出来。这俩“元凶”就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接着低密度脂蛋白出场了,它专门挑这些血管上的破洞下手,往血管壁内膜走,还会变成过氧化脂质,堆积在血管内膜下,斑块就这样形成了。
随着斑块的成长,血管壁就不再平整光滑,血液流经过程中钙、脂肪等就在这个凹陷处沉积下来了,血管越来越窄,血压也越来越高了。
突然有一天,可能在某个激动的时刻,血压一升高,把这些沉积物冲散了,然后就变成栓子了,随着血流,这些栓子可能游到身体的任何部位,游到脑血管,堵住了一部分血流,血液过不去,部分脑组织没有营养供养,就会发生坏死。
2.出血性卒中
又称颅内出血,即俗话讲的脑出血或脑溢血,发生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起,脑血管破裂、渗漏,形成血栓,导致颅内压增高,脑内血肿,破裂动脉瘤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死亡率和病残率高。
二、中风的预防与治疗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胆固醇等。
(二)溶栓或取栓:
急性期在4.5个小时可以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如果超过了4.5个小时,可以给予动脉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于脑梗塞的治疗非常重要。
1.溶栓
2.取栓
(三)“BE FAST”,中风救治,唯快不破。
脑卒中可发生在全天24小时以内的任何一个时段,无法预测。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每延误1分钟,都将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患者轻则偏瘫,失语,重则失去生命。
BE FAST:快速行动。
B——Balance:平衡,突然失去平衡;
E——Eyes:眼睛,视力突然丧失;
F——Face:面部,脸部不对称;
A——Arms:手臂,单侧肢体无力;
S——Speech:语言,言语不清或言语困难;
T——Time:时间,记住并抓紧时间,立即就医,切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
BE FAST,除了字面意思“快”之外,每个字母也是中风先兆的“警示”,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快速反应呢?
通常卒中的症状不典型,或症状比较轻微,大多数情况下,卒中是无痛的。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供应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致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血液的功能是为脑细胞带来氧气和营养。没有充足的血供,脑组织就无法正常的工作,脑细胞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这意味着大脑被影响的部分随后将出现功能的丧失。
一旦卒中发生,越快和越早得到治,脑细胞的损伤就会越少,其后的恢复就有可能越好。因此,只要能尽快尽早地把己堵和正在堵的脑血流通路重新打开,尽快恢复脑的供血供氧,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就越,这样患者的功能恢复就越快,患者将来的后遗症就越少。为尽可能减轻中风后遗症,只有快速行动,果断送医。
撰稿:杨小娟
审核:程海峰
签发:马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