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的蚊子仿佛集体“团建”,不仅在耳边开“深夜演唱会”,还偷偷搞起了基孔肯雅热病毒传播。2025年7月以来,广东佛山等地发生境外输入基孔肯雅热继发聚集性疫情!开学在即,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别慌,让咱们一起来拆解“蚊子刺客”的套路,轻松应对这场“人蚊大战”。
一、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传染源。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蚊子叮咬吸血后会把病毒带入蚊体内,经过2-10天的增殖,在下次叮咬时会将病毒传给健康人;该病毒一般不会直接人传人,握手、共餐等日常社交都不会传染,无需过度担心。
二、主要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为1-12天,一般为3-7天;以高热、关节痛、皮疹等为主要表现。若你近期被蚊子“亲吻”过,又出现下述症状,火速就医并告知医生你的“蚊虫接触史”,别让病毒偷偷“开派对”!
(一)发热:急性起病,以中低热为主,部分可为高热,热程多为1-7天。
(二)关节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可有肿胀或僵硬, 晨间较重,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周~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三)皮疹:发病后2d~5d,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四)其他: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
三、预防措施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是防控的核心策略。
(一)全面清除蚊虫孳生地,减低蚊媒密度
相关部门按规范要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点场所环境治理,整治垃圾,至少每周对校内沟渠和小型积水进行一次彻底清除,填平洼地,定期清理绿化带、院落中的杂草和落叶,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在花斑蚊活跃的晨昏时段,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成蚊密度高的区域,喷洒杀虫剂灭蚊。
个人每5-7天检查并清理室内所有积水容器,翻扣闲置容器,倒掉花盆、瓶罐、水桶等容器积水等;每周给水生植物换水,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根系。
(二)防止蚊虫叮咬
1.物理防护:减少蚊媒活动高峰期(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的户外逗留时间,尽量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2.化学防护: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如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等)的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及时补涂。
3. 居所防护:校内门窗安装纱窗纱门并保持完好,睡觉时使用蚊帐。室内可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或电蚊拍驱杀蚊虫。
(三)做好健康监测和因病缺勤追踪
师生返校前后要做好健康监测,特别是返校前12天有广东佛山、广州、湛江等疫区和境外(尤其是东南亚、南亚、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区)旅居史者,要严格落实健康监测(自离开疫区之日起监测12天),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主动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驱蚊产品外包装须有: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以及产品标准号)。如出现异常(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等)及时赴正规医院就诊,详细告知医生旅居史及蚊虫叮咬情况,以便及时诊断治疗。师生管理部门要做好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和报告工作,如确诊第一时间报告校医院(长安校区029-85310120;雁塔校区:029-85303965);患者积极配合住院防蚊隔离治疗等疫情处置措施。
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将基孔肯雅热拒之门外。定期清理积水、正确使用防蚊用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确诊传染病及时报告,都是在为我们的健康添砖加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见证着我们的青春岁月,也期待着我们用健康和活力去拥抱每一个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校园,让基孔肯雅热无处遁形,让健康与快乐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撰稿:王蕾
审核:文凯/张明超
签发:马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