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学生应急救护能力,校医院与生命科学学院于2025年6月联合举办了6期急救技能专题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生187人,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关键急救技能,为校园安全再添一道防护网。
理论实操并重 夯实急救基础
培训课程设置科学系统,首先为学生讲解急救理论知识,包括心脏骤停的识别、CPR操作要点及AED的使用场景与方法。在实操环节中,生命科学学院屈平老师为学生讲解急救流程,校医院刘雪梅老师为学生讲解AED操作规范,并讲解了在狭窄环境中的急救方法。学生们分批分组进行单人心肺复苏练习,从环境评估、呼救报警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逐步熟悉完整流程。通过反复演练,参训学生动作标准度和操作流畅度显著提升。
团队协作演练 提升实战能力
为模拟真实急救场景,课程特别设置多人协作CPR实操项目。学生们轮流担任指挥者、按压者和通气者角色,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分工配合、高效施救。“第一次团队配合时手忙脚乱,但经过多次练习,我们现在能快速完成角色分配和流程衔接。”一名参训同学分享道。这种实战化训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全员通过考核 获颁急救证书
经过多轮练习,严格考核,187名参训学生均熟练掌握了急救技能操作规范,顺利获得校医院颁发的“急救培训证书”。学院老师表示:“这张证书不仅代表技能认证,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希望同学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守护生命。”
校医院将持续扩大培训覆盖面,让更多师生成为“校园急救先锋”,共同构建安全、互助的校园环境。
撰稿:刘雪梅
审订:程海峰
签发:马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