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健康科普第26期: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温馨提示
发布时间:2025-01-01     作者:    来源:     点击:[]    分享到: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冷空气会破坏鼻腔的免疫反应,因此冬季更容易患上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30多种病原体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其中有十几种比较常见,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等。据2024年12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显示:“12月16日-12月22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

流感病毒成为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排名首位的病原体,为北方省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排名第一位的病原体”。

图片来源: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


正如《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所述,患上流感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有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导致“白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院徐建国在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目前流感流行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播途径比较多。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以经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比如手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的口鼻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二是传染性非常强,又极易发生变异,容易在人群中特别是校园迅速传播,造成聚集性疫情。

三是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流感病毒。流感的潜伏期为1到4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流感病毒的复制速度很快,病毒滴度可以在感染病毒后24小时达到峰值。流感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普遍,可达30%左右。因此,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在自己和周围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流感相同,那么如何加强防控,避免校园出现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呢?

一是提高免疫力,远离病原体。一方面要均衡营养、规律作息、加强锻炼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另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减少病原体接触机会:宿舍、教室、办公室等密闭场所勤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用香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切忌用脏手揉眼睛、挖鼻孔;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口鼻;另外,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麻疹、腮腺炎等均有相应疫苗可预防。

二是如患传染病及时报告,不得带病上课。一方面师生如出现发烧、咽痛、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及时到校医院或者其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影响生命健康,就诊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如被确诊为传染病,要如实说明学生或教工身份、学校信息等,同时第一时间报告校医院(长安校区029-85310120;雁塔校区:029-85303965),并配合流行病学调查等疫情处置措施,不得隐瞒病情带病上课。另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要做好因病缺勤追踪,班级或宿舍出现传染病例后,要每日关注班级其余学生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督促及时就诊,若被确诊为传染病或有以下情况立即报告校医院: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名或者连续3天内有5名及以上学生出现相似症状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患者病愈后查验校医院开具的复课证明方能复课。

三是筑起消毒坚固防线相关部门要把握科学为先,适度为要的消毒原则。日常管理中以通风换气、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切忌不可过度消毒。一旦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更要加强通风换气,如不具备通风条件可以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或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或者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化学性空气消毒(不得在有人时使用);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是75%乙醇、3%过氧化氢对门把手、桌椅、水龙头、电梯按钮、马桶按钮、餐饮具等可能藏匿病原体的公共环境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需要特别注意:要确保消毒产品在有效期内,按说明书配置使用;公共场所内消毒等学生离场后进行;配制、使用消毒剂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要用清水擦拭;避免消毒剂混用。

参考资料: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

2.中国疾控中心:解读流感流行的四个特点与预防方式

3.消毒前沿: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来袭,学校消毒秘籍大公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王蕾

审核:文凯/程海峰

签发:马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