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来,天气逐渐转凉,一些季节性疾病开始蠢蠢欲动。当前正值开学,人群流动和聚集,也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校医院请同学们查收健康提示。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感染侵入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带有病原体的唾液飞沫传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肺结核、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1.肺结核
由结核杆菌引起,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还会伴有痰中带血、午后低热、夜间出汗、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如果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2.新冠病毒感染
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出现上述症状后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重症流感会导致肺炎、脑炎、心肌炎、肾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命。根据中国流感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每年有90%以上的流感爆发疫情出现在学校,因为学校是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最为常见。以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瘙痒,发热为特征。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高发,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2周内,从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
(二)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讲卫生,戴口罩
(1)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及时丢入垃圾箱内。
(2)饭前便后及触摸脏东西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3)非必要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前往公共区域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2.常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天气好时建议窗户常开。
3.强监测,早就医
(1)如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赴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带病上课、参加集体活动。
(2)相关部门要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等工作。
4.种疫苗,保健康
新冠病毒感染、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均有疫苗可以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建议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为主要传染源的、较为严重的法定乙类传染病。西安市是出血热流行的重点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携带病毒老鼠的粪、尿、唾液或者血液可以通过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将病毒传播给人。患者常以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颈及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低血压休克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误诊造成的病情延误可能会致人死亡,其病死率曾高达20%。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药。因此积极预防感染,以及感染后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小贴士: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灭鼠和防鼠是关键措施;
3.做好个人防护:(1)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干燥,宿舍不要存放食物,以免招引老鼠;(2)在野外工作或露营时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3)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4)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4.早发现、早治疗、就近治疗。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艾滋病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失去一切抵抗力,最后会因一种或数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艾滋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没有药物可以治愈,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近年来每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是通过性行为感染。每年新报告3000多例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感染,尤其是男男同性性行为。青年学生距离艾滋病并不遥远,但只要在一些行为上多加注意,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HIV的侵害。
(二)如何预防艾滋病?
1.预防性传播。(1)不要过早发生性行为;(2)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途径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万一发生性行为,要佩戴安全套进行防护。(3)避免酗酒、吸烟、吸毒和滥用药物、不在治安复杂场所(酒吧、歌舞厅、KTV、网吧等)活动,杜绝不当的网络交友,避免高危性行为。(4)千万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饮料和烟草制品,在治安复杂场所别让水杯离开自己视线。当有人劝你尝试“新奇”事物时,要勇敢坚决地拒绝。
2.预防血液传播。远离毒品;不轻易使用来源不明的血液制品;不到非法的地下采血点;卖血;就医、纹眉等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不和他人共用修眉刀、剃须刀、牙刷等。
3.及时阻断和检测。如果还是一不小心“掉进坑里”,发生了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或在性行为后发现安全套破了,要及时寻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人员的专业 帮助,根据需要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药物阻断感染, 即紧急服用药物预防艾滋病感染。 发生高危行为3周后,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各区县疾控中 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可提供免费检测。也可网络购买自检 试剂进行检测,或去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检测。
四、预防猴痘
(一)猴痘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二)猴痘的预防方法
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参考文献:
[1]陕西疾控:和学校呼吸道传染病说Bye-bye.
[2]中国疾控艾防中心:一则适合高校生体质的防艾tips.
[3]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卫生健康委,西安市疾控中心:校园传染病防控-班主任手册
[4]消毒前沿:北京发现2例猴痘病例,猴痘防控技术内容汇总学习.
撰稿:王 蕾
审核:刘迎利
签发:马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