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新学期已经到来,为切实做好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师生预防传染病健康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医院制定2023年春季传染病知识健康指南,供大家参考。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但是新冠病毒并未消失,预防新冠感染仍不容忽视,强烈建议大家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小贴士:
(1)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人员,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确诊感染者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2)无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均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住和学习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要密切留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4)处于感染恢复期的人员,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注意保暖。减少长途旅行,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属于人类杯状病毒科。它潜伏期短、传染性强(钉子头那么大点的带毒粪便,就可以引起规模巨大的暴发疫情)、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总喜欢将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一窝端”)。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特别是10月到次年3月的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症状以呕吐为主,其次是腹泻、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症状,有的儿童甚至只有呕吐症状;成人以腹泻为主,其次为呕吐等症状。
传播途径包括:
(1)和病例同处一个通风不良的室内,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粪便或呕吐物应急处置不当产生的气溶胶);
(2)吃了或喝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3)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不洗净双手就吃东西;
(4)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者。
预防小贴士:
(1)注意手部卫生
学会科学、规范地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
吃熟食,不吃未彻底煮熟的肉类、海鲜等。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生食水果尽量去皮。喝水要喝开水!
(3)注意室内卫生
定期对室内物品和用具的表面进行消毒,比如马桶把手、坐垫、门把手。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做好健康监测
如有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5)做好自我隔离
诺如病毒胃肠炎病人患病期间最好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尤其要注意,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等。
(6)及时科学消毒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三、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为“出血热”), 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较为严重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为鼠类(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被感染老鼠的粪、尿、唾液或者血液可以通过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将病毒传播给人。患者常以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颈及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低血压休克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误诊造成的病情延误可能会致人死亡,其病死率曾高达20%。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药。因此积极预防感染,以及感染后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小贴士: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灭鼠和防鼠是关键措施;
(3)做好个人防护:1.在野外工作、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穿长筒靴、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2.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干燥,宿舍不要存放食物,以免招引老鼠;3.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戴手套、口罩等避免与鼠类直接接触;4.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5.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4)早发现、早治疗、就近治疗。
四、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2月正值春运和各级各类学校返校期间,群众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客车、火车、飞机等)、参加各类集会和聚会,学生之间接触频繁,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风疹等。
预防小贴士:
(1)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接触病禽、病畜,远离禽鸟,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
(2)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并减少接触他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五、防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防病意识。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流腮、水痘等,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2)学校相关部门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病愈返校制度、疫情报告、消毒制度等各项防控措施,保持教室、宿舍等的通风换气,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3)应注意饮水安全,在开学前对供水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检查,对水质进行采样送检,正规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饮用。
(4)应注意食品安全,在开学前对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安全隐患。
参考资料来源:
[1]深圳疾控:提醒!2月要重点防这5种病
[2]中国疾控动态:诺如病毒请走开-家庭预防小贴士
[3]西安疾病控制:开学季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期,如何防控?
[4]陕西疾控:2月份健康提示: 注意预防新冠感染、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布病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