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急救校园建设工作,4月14日-17日,校医院分三期,为两校区附小及幼儿园教职工开展了一场“心肺复苏(CPR)与AED使用”专题培训,共近200名教师、保育员及后勤人员参与学习,为校园安全再添“守护盾”。
理论筑基:把握“黄金四分钟”
校医院急救培训医师刘雪梅通过真实案例与数据,深入剖析了心脏骤停的突发性与急救时效的重要性,强调“黄金四分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窗口,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成人及儿童按压深度与频率的差异,以及AED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点。“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应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带教张蕾老师实际演示操作流程,并给予老师们手把手指导,让老师们掌握按压频率,深度等急救技能。
实操赋能:从“知道”到“做到”
为强化技能掌握,培训设置了高强度的模拟实操环节。教职工们分组轮换练习,在人体模型上反复演练“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除颤”全流程。培训师严格把关细节:“手臂要垂直!”“按压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现场口令声、计时器滴答声此起彼伏,教师们额头沁汗却专注不减。
此次培训是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守护孩子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专业能力。我们要让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幼儿安全的‘第一响应人’。”生命之重,重于千钧;急救之学,学在平时。通过此次培训,不仅强化了教职工的急救技能,更将敬畏生命、科学施救的理念深植人心。
撰稿:刘雪梅
审核:程海峰
签发:马正平